斑小将护肤 | 双十一囤货前必读,这几类护肤品千万别囤!

发表时间:2022-10-18 14:32作者:斑消宝



图片

掐指一算,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电商大促马上要到了,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开始往购物车“填鸭”,随时准备开启剁手模式!爱美的小仙女们免不了要囤上一波护肤品~

图片

抓住优惠勤俭持家这没错,但有的护肤品真不建议囤!因为一些成分功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大打折扣!你以为买的便宜,得到实惠,但到头来产品无法发挥最大功效,这未尝不是一种浪费!


今天小斑就根据护肤品的产品特性,来跟大家聊聊,哪些护肤品可以囤,哪些不能囤~


市面上大部分护肤品的保质期有3年(当然一些宣称无防腐剂的产品保质期相应会短一些,通常在1-2年左右),而一款正规、合格的产品,在保质期内,要保证产品的稳定性。


稳定性包括三种:


1、微生物稳定性:在生产、运输、货架、使用等期间内,菌落总数、耐热大肠菌群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不能超标;


2、物理稳定性:主要是产品物理状态不能改变,比如变稀、变稠、油水分离、沉淀、结晶、固化、软化、龟裂等;


3、化学稳定性:化学稳定性与产品最终功效息息相关,如果产品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,这款产品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,甚至起反作用,化学变化包括变色、褪色、气味改变、气泡、氧化酸败、内容物相互反应等等。


一般来说,前两种稳定性是比较容易把控的,只要是正规的产品,在出厂前都会进行理化测试,比如pH值、粘度、稳定性测试、防腐挑战测试等等,合格的才能出厂。所以一般在合理的保存条件下,微生物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都是有保障的。


而化学稳定性,一些产品虽然会通过包裹技术、衍生物技术、包装技术等各种手段来延长化学稳定周期,绝大部分产品也能做到产品在形态上不会发生改变,但还是无法100%避免成分慢慢失活。所以,一些含有不稳定成分的护肤品,功效会随着日期的流逝而慢慢变弱


那到底哪些产品能囤,哪些产品不能囤呢?


首先来说说可以适当囤货的。


非功效型护肤品可以适当囤货,比如洗面奶、主打保湿功效的水、乳、霜、面膜、玻尿酸精华等产品。


清洁类产品的核心成分为表面活性剂,保湿类护肤品的核心成分一般为保湿剂+润肤剂,这些核心成分惰性强,稳定性高,只要配方得当,出厂检测合格,即便长期保存,也不需要担心任何性质的变化,或者功效减退。


接下来说说不建议囤货的护肤品。


大部分功效型护肤品都不建议囤货,因为一般功效型护肤品含有的活性成分比较多,既然被称为活性成分,那么相对应的,这些成分就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失活。


举个抗氧化的例子,抗氧化类产品多数的作用原理都是牺牲自我,代替皮肤被氧化,从而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。


但氧化发生的过程,无论是在皮肤上还是在瓶子里都会发生,不同的是,在皮肤上的抗氧化成分因为接触了空气氧化速度会比较快,虽然在瓶子里未开过封、隔绝空气、避免高温、避免阳光直射的情况下氧化的速度会缓慢很多,但它的效果也会随着氧化程度而相应折损。


再来说一些美白成分,VC及其衍生物(也是抗氧化成分)、熊果苷、377、曲酸等成分,遇热、遇光、遇水都会影响成分的稳定性。


传明酸(凝血酸)、烟酰胺在美白成分中算是非常稳定的成分,在适宜的条件下保存3年几乎不影响成分功效。如果一款产品美白成分主打传明酸、烟酰胺,也可以适当囤货。


同样,一些抗衰老的成分,比如视黄醇、胜肽等成分,比较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,如果贮存时间太久的话效果会损失一部分。


另外一些号称不添加防腐剂的纯植物类产品也不适合囤货,这类产品随买随用就好。


不过大家也不必太担心,大部分产品购买后,只要不开封,维持出厂原包装(包括外包装盒,可以减少透光),避免高温潮湿和紫外线,存放得当,都能在保质期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,产品功效不会出现断崖式衰退


如果采用了更先进的制剂技术,产品活性就更容易保持。比如市面上的视黄醇成分很多都采用包裹技术,但多层包裹技术下的视黄醇要比单层包裹技术有更高的稳定性。


我们更要注意的是,如果暂时没有使用产品的计划,就不要开封,开封后就要在开封保质期内用完,产品瓶身都会标注6M或者12M的字样↓意思就是开封后6个月或者12个月内用完。


假如你实在想趁着优惠多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护肤品,那么你购买的数量应该尽可能在1年内用完(以50g面霜为例,大概4~5瓶即可),这样产品的功效价值才能更好的被利用!很多人去年双十一囤的护肤品还有一大堆,那么今年的护肤品囤货量就要重新评估一下啦~


另外,我们还可以利用冰箱的低温环境来延长成分活性周期。但也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放入冰箱保存,比如一些油脂含量较高的产品、活性成分为固体的产品(比如某些防晒剂、Q10等)就不适合放在冰箱,以水为基质的精华、护肤水、面膜等则比较适合放入冰箱冷藏室。


总的来说,还是要理性囤货,折扣再优惠,适量购买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呦~



分享到: